你是否在面临选择时,会纠结,会焦虑,不知选择哪一个好,甚至选择完之后还会想另外一个是不是更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选择的纠结与烦躁,从抱怨早餐选择太多、网购产品太多,到高考专业、工作的选择。
以至于出现了“选择恐惧症”这样的名词。
01
什么是选择恐惧症?
选择恐惧症真的是一种疾病吗?
不是的。
害怕选择,其实本质上是一种人格不成熟的表现。
患上这种病的人,一般喜欢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意识,并且很害怕失败,想要逃避责任。遇到选择会焦虑不安,甚至汗流浃背,呼吸急促。
越是重大的选择,表现得越明显。
02
选择恐惧症产生几个心理原因
1)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选择悖论》中提到,当人们要做出选择时,往往希望遵循“效用最大化”原理,即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众多选项中选择出对我们最为有利的选项。
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往往达不到这一目标,我们很准确的估计所有选项对我们的影响。
同时,我们的生活是复杂的,可以进行的选择是无穷尽的,而人类的理智却是脆弱有限的。
2)一般来说,人们都更喜欢一种为所欲为的状况。这个时候人们是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但事实上,在“为所欲为”所带来的自由感中,包含着一种不自由,即一种“消极的无穷无尽感”。如果你在面临选择时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就会迷失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幻像中。这个时候越是自由,越不自由。
一位来访者曾跟我说:“马上就大四了,我不知道到底是该考研,还是上班。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了,他们说要充实自己,翅膀丰满了才能飞得更高。但又有人跟我说,读了研出来找工作也很难,公司一般更看重工作经验。”
我问她:你一直在说别人说什么,那么,你的想法呢?
你是需要知识的充实,还是社会的历练呢?你喜欢你所学的专业吗?如果考研你会考什么专业?如果就业你想要选哪个行业呢?
沉默了很久她回答说:“我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了解你自己,又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并不是很了解你的人身上呢?别人的选择并不代表你自己的选择。
3)产生选择恐惧症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自己承担失败的结果。
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会把好事归因于自己,而把坏事归因为环境或是他人。
你害怕接踵而来的会是与预期截然相反的命运,你不敢把自己的命运交到自己的手里,于是,借别人之口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对了便是对了,而错了便是信了不该信的人,把自己不落俗套的归纳成悲剧的主角。
03
该如何改善选择恐惧症?
若是一些小事情,可以不思考,闭上眼睛,选择出现在你脑海中的第一个选项。
当选择完成后,不要后悔,也不要做任何对比,就只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
这在心理学中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增强自信心,从而逐渐走出选择困难的阴影。
若是较重要的事情,不妨做一个表格,把几个选项的优缺点一一列出来,明白了每个选项的意义,对我们的影响,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选择的结果,从而帮助下决定。
若是环境允许,站在十字路口的你,不妨各个方向都走一下好了,了解了各个方向的路,才能让自己更坚定的去走选择的道路。
上文中的那个来访者,就最终没有选择考研,她在毕业之后工作了半年,感觉到那不是她想要的工作,而她目前的能力与知识又不足以让她胜任自己想要的工作。
于是,半年之后她辞去了工作,这次没有纠结,没有犹豫,她投身书海积极备考。
她后来说,若是工作以前就考研一定不能定下心来学习的,因为会犹豫、纠结,因为会一直想着另一条路上是不是会有更美的风景。
她的经历也正是道出了所谓选择恐惧症的本质:其实是自我力量的不足,无法接纳和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才会这样迷茫。
-END-文章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整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