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社交恐惧症rdquo不
TUhjnbcbe - 2022/8/5 8:51:00

“社交恐惧症”

不再时髦

1

自称社交恐惧症的群体越来越壮大,这是一种调侃还是一种心理障碍的疾病?

不愿意参加聚会、希望独处,这个是社恐吗?

社交恐惧症是精神科疾病一个明确的诊断,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范畴。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在中国很高(7.6%),很常见。社交恐惧症多产生于逃避因快节奏生活产生的人际沟通方面的压力感、对于生活压力无奈、想逃避社交的心态,但有这种心态不等于患有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并不高(0.6%),为什么大家感觉社交恐惧症很常见?

因为其发病期大多于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比较集中在这一年龄段,所以聚集导致人们觉得很常见。

2

到底什么是社交恐惧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1、在社交方面常常感到焦虑和担心。

2、具有焦虑症的核心要点:过度紧张、担心、恐惧。

3、在公众场合害怕自己的行为被嘲笑指责,但并不是有这种状态就是社交恐惧症,真正的患者会有身体上行为的表现:比如当众讲话结巴、哆嗦,面色苍白,很明显能看到。

这种表现通常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因为这种外部表现更会令人耻笑,所以患者会产生回避行为。

以上行为状态严重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无法进行社交活动、无法当众发言、工作会议无法进行等),并且这种体验持续了数月,达到半年,此时才能初步判断这个人患有社交恐惧症。

3

我们会发现内向的同学也会有同样的表现,所以我们如何区分一个人性格内向还是患有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常常发生在内向的人身上,两者有一定的关联,但两者并不相等。社交场合正常的羞怯与社交恐惧症患者过度的紧张有区别。有的内向的人在社交场合同样可以很淡定,比如坐在角落里,虽然一言不发,但很松弛、很淡定,并不会紧张,这通常是内向的人想融入这个群体,但因为害羞胆小不敢与他人交流而造成的。只有在公众场合感到有过度紧张焦虑的体验,才是社交恐惧症。

有的人在突然遇到某一件事之后,就产生了社交恐惧的状态,这是如何产生的?

受到社交上的挫败体验(心理社会事件)之后,可能会产生情绪上的紧张与担心,导致其回避社交的行为。

4

如何调节这种心理状态?

1、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2.对于青少年:做一些社交技能的训练,团体治疗,识别自己不客观地认知,改善社交体验

2、如果将患者强行放入团体,效果事倍功半,违背患者意愿会增大其不愉快的体验。首先,我们应征求意见在先,给ta一个支持系统(很信任的人,如父母、朋友、老师),在这种信任的环境下进行治疗,使ta愿意去尝试暴露在社交群体面前,充分体会自己的认知是否合理。

3、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积极力量的调动)

4、自我放松训练:调整呼吸。因为人紧张和放松的情绪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使自己放松下来,紧张的情绪自然就消失了。

5、药物治疗:临床评估程度,中重度焦虑、惊恐障碍可能会给予安定药物或抗焦虑药物。

这里注意,有些常常焦虑的人在接触到安定类药物之后会感到效果很好,于是经常服用,导致安定药物滥用,所以大家要去专业的机构、安全用药,避免导致不必要的损害与麻烦。

5

社恐患者放任不管,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焦虑障碍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长时间的症状会对人的生产生活、社会功能造成影响,造成人无法承担社会责任,失去在社会中的价值。患者的痛苦感与折磨感无法排解,可能会引起其他的精神类疾病(抑郁障碍),或是酗酒、药物滥用。

如果发现自己也有相应的症状,应及时到专业的诊所,积极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无法走出家门,可以寻求网上、电话帮助,医院也开通了心理求助的热线,先做一些疏导,使自己鼓起勇气、走出家门。

“社恐”不是时髦,而是一种值得大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社交恐惧症rdquo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