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没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些细节就能看出娃有没有社交恐惧。
执笔:王艳微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社交并不是成人才会进行的活动,在孩子的时间里,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交活动,学会交朋友,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也能让其具备独有的人格魅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就具备优良的社交技能,有些孩子往往在面对社交时会存在“恐惧”,从日常的小细节中就能发现,所以家长还需格外注意。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案例
张女士的女儿妞妞在家时活泼乱跳一点事也没有,但是一旦有陌生人就会很害怕,并且在幼儿园里也不太愿意和小朋友相处。
这天,为了锻炼女儿坚强的性格,张女士带着妞妞去了游乐场,在玩耍时,如果只有孩子一个人,就可以撒欢一样跑来跑去玩的特别尽兴,可一旦有其他小朋友的入侵,女儿就会立刻停止自己的活动,并躲进妈妈的怀里。
回家的路上亦是如此,在地铁上,女儿妞妞总是把头埋进张女士的肩膀里,始终不肯自己单独入座,在电梯里如果有陌生人就会一声不吭,并且还把头扎的低低地。
针对女儿的这种的情况,张女士感到苦恼不已。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敢与人接触或讲话,有时还会出现说话结巴的情况,这其实都反映了娃有社交恐惧。
孩子的哪些细节也许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1、走路低头不愿打招呼
有些孩子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说话时也喜欢躲闪别人的视线,更也不敢直面陌生人与他们交谈,或者见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热,行动不自然等。其次,即使碰见熟人也会表现出假装没看见的样子,不愿意打招呼。
当孩子出现见到同院的叔叔阿姨,从来不叫,或死命地拽着家长的衣角往身后躲时,父母就要警惕了,其实这很可能就是一种孩子社交恐惧的表现。
2、不愿意结交新朋友
在孩子年幼的年纪,通常情况下是十分乐意结交新朋友的,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并没有结交朋友的意愿和想法时,总是独来独往时,就需要引起注意的了。甚至别人发出邀请也会表现出拒绝的反应时,这很有可能是其出现了社交恐惧。
3、有回避行为
有社交恐惧的孩子往往都有回避型行为,比如,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去自己害怕的场合,不参加集体活动、体育课,总是逃离陌生的环境等。
或者即使勉强去到公众的场所,一旦有陌生人的靠近后,常常表现出过分纠缠父母、和父母寸步不离,或哭喊、发脾气、生气等。这些都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父母应该怎么做
研究表明:成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与年幼时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当孩子出现社交恐惧时,父母还需正确引导孩子减轻心理压力,甚至走出社交恐惧症。
家庭教育儿童性格心理学正面管教沟通情绪社交行为好父母是孩子的心理辅导师亲子家教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淘宝¥29.8¥购买已下架本书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帮助家长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养成开朗、活泼、乐观的性格,从而在社交时学会展现自己的魅力。
其次,这套本书帮助父母教会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和方法,引导其学会接纳和尊重别人,并能在社交冲突中学会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分离和等待。
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回避时,恰当的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刻意的回避其他小朋友的举动或总是躲在身后的时候,可以搂住孩子一起走过去同其它小朋友打招呼,等孩子逐渐不排斥的时候,再逐渐引导其融入孩子群体。
但要注意的是,家长切不可逼迫孩子与人打招呼和与人交往,否则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让其更加排斥与人交往。
2、孩子尝试时,给予欣赏和鼓励
当孩子出现出现与人交往行为的时候,比如第一次主动与小朋友打招呼,此时,父母应当进行及时的鼓励,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的赞美,而家长的肯定的行为会让其逐渐变得有自信,敢于表达。
久而久之,能让孩子反复重现这种行为,克服社交恐惧。因为自信是建立在每一次尝试新鲜事物并且成功后的一种满足感。
3、多带孩子出去玩
世界那么大,家长可以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有些孩子出现社交恐惧,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与人接触太少,接触的环境太局限。
所以父母可以提供多样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可以产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行为,对于其社会适应性的发展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