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有些人在这些场合里就会感到不适。
去商店里买东西,当有推销员搭话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
明明和同学们好多年没有见了,但还是不愿参加同学聚会;
电梯里碰见领导,就紧张得说不了话,还不停出汗。
......
以上这些回避社交的情境你是否经历过?我们为什么会回避社交呢?难道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回避社交并不等于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也叫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SAD),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心理问题,排名仅次于酗酒和抑郁。
社交恐惧症的患病率约为4%~14%,今年(年)《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有超过万的中国成年人在一生中可能患上“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恐惧症成因复杂,到目前为止,科学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英国医院临床心理学家吉莉恩·巴特勒认为,导致社交障碍的原因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
她在《无压力社交》一书中分析,童年时期存在的一些语言障碍、本身遭受的欺凌/伤害/遗弃、生活上的重大改变(如频繁搬家等)会导致成年后的社交焦虑障碍。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的恐惧或忧虑”,我们从这句描述可以看到,与一般的社交焦虑相比,社交恐惧症人群对任何场合的社交都会产生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感十分强烈。
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我们在见领导时会有一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只是见见朋友或者下属都会很紧张。
如果这种紧张程度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学习,那就说明已经达到了社交恐惧症的程度。如果高水平的焦虑持续6个月以上没有缓解,就需要就医寻求专业帮助了。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即DSM-5,对社交恐惧症诊断标准的描述大概是这样的:
与同事及朋友互动、会见陌生人、在他人面前进行表演或演讲时,会产生害怕或者焦虑的情绪。担心自己会因社交焦虑而不被人喜欢,害怕自己会被人评价为脆弱、不理智、愚蠢、乏味等。几乎所有的社交场合都会有害怕或焦虑的情绪,偶尔的情况不能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通常会主动回避让自己害怕的社交场合,或者在进行社交时会带着强烈的难以忍受的害怕和焦虑情绪。害怕、焦虑的情况持续6个月以上。害怕和焦虑的情绪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
回避社交≠社交恐惧症
从上面的诊断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回避令自己害怕的社交情境是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之一,但这并不是唯一标准。
还有些人回避某些社交,只是因为觉得有些场合让自己觉得不舒服,比如不喜欢酒桌上的溜须拍马;有的人则是因为疲于社交,不想在社交中花费自己太多的精力,从而主动回避一些不必要的社交。
这种对社交的回避和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那种强烈害怕社交不是一回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在社交场合会发抖、出汗、头脑混乱、眩晕、心跳加快、想上厕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惊恐发作。
如果你回避社交,并且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就要引起注意了。
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
虽然有些人回避社交的程度没有达到社交恐惧症,但一直回避社交对人的发展是不利的,容易形成社交恐惧症,自闭人群的症状之一也是回避社交。
但如果你主观上还是想和人建立社交关系,渴望社交,想给人一种自信、开朗的感觉,希望别人喜欢和接纳自己,建议你这样做: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不苛求自己,与自己和解是让自己放松的一种办法,不要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世界上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走出舒适区,克服害羞
我们回避社交是为了回避社交带给我们的紧张、害怕等情绪,当我们回避社交的时候,就让自己进入了舒适区,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舒适区,就很难让自己有突破。
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见到他人时友好地打个招呼。
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让自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比如先让自己和家人朋友聊天,延长自己的说话时间,然后再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交流。
开拓视野
有时候人过于害羞和不自信,是因为担心自己知道的太少,害怕自己出丑。如果你多看一些书籍,多学习一些技能,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就能展现出自己丰富的思想和人生阅历,帮自己建立自信。
害怕社交只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改变认知,积极地暗示自己,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社交能力,勇敢地迈出下一步,没准就能发现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