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带你见识那些千奇百怪的恐惧症解X
TUhjnbcbe - 2022/9/11 8:00:00

见过“恐婚”的,但你见过因为“恐惧”而不能结婚的的人吗?

这个不是婚前恐惧症,也不是对结婚对象产生恐惧。

说出来可能有点好笑,因为故事的主角患有“针头恐惧症”,没办法通过婚检,但是女朋友又要求他必须做婚检。

这位患者央求医生:

“检查前,给我来点乙醚或者巴比妥酸盐,给我来个痛快!”

但医生无情地拒绝了,不能因为一次抽血化验,就对患者进行全麻。

医生还安慰患者:

“婚检只是个小小的问题,以后生活中处处需要采‘血’的......”

但话还没说完,医生就赶紧出去喊人了,因为患者已经晕倒在地了。

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误会这位患者,觉得他就是“怕疼”。

其实不是!

疼痛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你打我一顿,狠狠打,我都不会喊疼。我的问题是,仅仅是有打针这个念头,听到‘血’、‘打针’这些字眼,就会控制不住地颤抖、惊恐发作、浑身出汗,没办法忍受,会晕过去!”

恐怖症就是这么可怕!

那些千奇百怪的恐怖症

恐怖症,在人群中很常见,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位于第三位的精神障碍。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标准(如ICD-10,DSM-Ⅳ和CCMD-3),把恐怖症分为三类:

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

(1)社交恐怖症

这是被人们最熟知的一种“恐怖症”了,我们还经常调侃自己是“社恐”。

但大家真的太小看“社交恐惧症”了!

社交恐惧不是简单的“公共场合脸红”、“不爱说话”等标签。

在心理学界,被认为是最具毁灭性的恐惧。

一位社交恐惧症患者:“我觉得自己是苟活于世,凡事都惧怕,我为要逃避一切社交情境而感到心力交瘁。一次相遇、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我焦虑。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到害怕,它已把我逼到了绝路的边缘,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所以各位网友们,以后别赶时髦称自己为“社恐”啦!

(2)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惧症,患者最明显的特点是,一旦远离家庭或能产生安全感的人,就会感到焦虑。

“广场”并不是专指广场、运动场一类的地方,包括所有的开阔场所,超市、商场、饭店、电影院、公交车、地铁、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都是广阔、没有明显边界的地方,且人来人往,没有固定成员。

那么患“广场恐惧症”的人到底有多痛苦?

一位患有严重“广场恐惧症”的妇人,因为害怕到空旷地带,她已经将近20年没出过门。生活全靠她女儿每周来探望,带来日用品。其实,她何止是不出门,她还十几年没有自己去开过门,因为害怕往走廊里看。她的生活范围只局限在卧室、卫生间和厨房这几个区域。

这些地方难道有什么东西要害TA?并没有!

患者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惧。

(3)特殊恐怖症

“特殊恐怖症”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

它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分类:

动物型恐怖症

即害怕某种动物,容易造成恐惧的动物按顺序依次为:昆虫、老鼠、蛇......

比如演员*,曾经有一期节目中有鸡兔同笼的游戏,*因为害怕尖嘴动物,根本不敢靠近鸡群,后来因为自己房间放了鸡而不敢回去。

自然型恐惧症

就是对一些自然因素感到恐惧,比如水、高处、雷雨和黑暗。

比如,很多人有深海恐惧症、恐高症等。有对水严重恐惧的,别说游泳池、海边等场景了,在洗澡时,都会远远躲过水柱,因头沾到水的话,压抑感会排山倒海般袭来,让人窒息。

血液-注射-外伤型恐惧症

文章开头举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针头恐惧症。

情景型恐惧症

这类也叫幽闭空间恐惧症,害怕待在狭小封闭的空间之内,比如飞机、电梯、闭室。

一位电梯恐惧症患者,曾在一家世界强的大公司入职,他来总公司报道时,发现公司在55层。他每次都只能爬楼梯,不光上下班要爬,中午吃饭也要,关键是还要经常外出办事......这类场景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见到。

其他型恐惧症

例如:密集恐惧症:对于密集小孔的物体感到恶心,类似蜂窝、蚁穴、莲蓬等;巨物恐惧症:覆盖庞大的物品,比如巨型雕像、大型临摹艺术品等;小丑恐怖症:多出现在儿童中,严重的话会持续到成年;尖锋恐怖症:害怕锋利的尖锐的物体,比如小刀、碎玻璃;肚脐恐怖症:不敢触摸肚脐,TA们会将肚脐与脐带和母亲子宫联系在一起;过街恐怖症:害怕穿越街道、公路,总觉得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当众呕吐恐怖症:害怕当众呕吐;......

好不夸张地说,这世界上有多少“物品或场景”,就有多少种“恐怖症”。

你有没某种“恐怖症”

那么,如何判定自己是否也患有某种“恐怖症”呢?

这里有三个条件:

第一:惊恐发作。

这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反应,并伴有躯体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心慌、大量出汗、晕眩等。发作时还伴有恐怖感、濒死感。同时有失去控制,要发疯或死掉的感觉。

第二:对生活造成影响。

已经达到了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第三:无法自拔。

明明知道所害怕恐惧的事情是不合理的,是不可能发生的,却还是会陷在里面,无法自拔。

满足以上3点,并且持续时间达半年以上。

那么你极有可能已经患上了某种恐惧症,这时候就要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人类的恐惧从何而来

那么这些形形色色的恐惧症从何而来呢?

(1)个人的创伤经历

在当今的临床理论,行为主义的观点得到了广泛支持:

恐惧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建立。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赖恩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他们使一个本来喜欢动物的11月大的男孩小阿尔伯特(LittleAlbert),对白鼠产生了恐惧反应。

后来行为主义学派莫瑞尔(Mowrer)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恐怖症”形成和发展的著名的两阶段模式:

①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刺激(即中性刺激)的害怕反应;

②为了减少对条件性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性条件反应的行为。

某些例子支持了“回避性条件反射”的观点。

如st和Hua-dah对例恐怖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58%的患者提到了创伤性条件刺激的经历;DiNardo等一项报告表明,50%的狗恐怖症患者有被狗咬的经历。

临床上也有一些例子,如某次交通事故后患上“开车恐怖症”,爬梯子摔了下来以后患上了“登梯恐怖症”,还有我们的谚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不是所有的恐怖症都适用这个理论。

不少案例并没有恐惧的创伤性经历,如DiNardo对“狗恐怖症”的调查中,50%的人就没有创伤经历。

很多证据表明,恐怖反应可以通过“间接学习”习得,不必经历创伤性体验。

Mineka和她的同事()用猴子做实验,实验室里饲养的猴原先对蛇并不害怕,当这些“实验室猴”观看“野猴”怕蛇的反应后,就很快地形成了对蛇的惧怕反应,并且3个月后也未消失。

比如,有的孩子被母亲反复告诫高处危险,而患了“高空恐怖症”。新闻媒体上,频繁报道艾滋病的危害性,可使某些人染上“艾滋病恐怖症”。

(2)祖先遗传给我们的

但是行为主义的观点依然不能解释:

为什么人们容易对某些物体和处境(如蜘蛛、蛇和高处等)产生恐怖,而对另一些(如花、羊等)则不易产生恐怖?

Ohman等人()对实验对象展示房子、脸和蛇的幻灯片,同时给予电击,被试对象均产生了恐怖反应,然而,对房子和脸的恐怖反应很快就消失了,而对蛇的恐怖反应则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上面这个实验如何解释呢?

很多学者认为有些“恐怖症”是天生的。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过“集体潜意识”的术语。

指人类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将集体经验沉淀下来,存储于人类精神的最底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

但是我们一生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且只有通过遗传才能获得。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像“蛇”、“深海”、“高空”等危险的记忆会被基因记录下来,留存在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

虽然现代社会,很大一部分自然生物和环境,已经在人类的掌控之中,如,危险的动物被关进笼子里,高台或者悬崖边上都安装上了栏杆,我们还发明了救生圈等。

但这些恐怖经历依然被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它敦促人们避开危险的场合,从而帮助我们成功生存下来。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有些”恐怖症是天生的,不仅没危害,还有益于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也有某种“恐怖症”

(1)有些恐怖症是人类的“瑰宝”

对于一部分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怖症”,我们没必要处理。

这是我们人类祖先遗传给我们的“瑰宝”。

因为人类需要一些成员是恐惧症患者,这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有益。

为什么?

试想一下,假如地球因为气候原因而遍地是*蛇,但如果人类对蛇没有了恐惧,那么过不了过久,地上全是无所畏惧的人类的尸体。

如果有一小群人对蛇惧怕,TA们拥有完善的危险探测系统,那么TA们就是人类的幸存者。

“恐惧”是一种保护机制。

(2)后天习得的恐怖症可以克服

大部分“恐怖症”是通过后天习得,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重新学习而克服。

系统脱敏疗法

咨询师会用“图片或语言知识”向患者呈现恐怖的对象或事件,并要求患者想象。

当恐怖刺激呈现后,患者不再感到恐怖,就说明对这一级刺激的恐怖情绪消除了。然后再逐级上升恐怖刺激,直到过去使患者最恐怖的刺激呈现,也变成中性化为止。

认知疗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在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

他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导致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教人们识别和改变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一个患有恐高症的人,TA对高处的恐惧不是由于害怕高处本身,而是由于害怕处于高处时会给他造成伤害。此时患者的恐怖情绪,就是由于认知上对高处的错误理念造成。

当然,以上疗法都需要专业的咨询师帮助!

写在最后

很多人对“恐怖症”缺乏足够的认知。

比如有人说自己有“密集恐惧症”或者“恐高症”,身边的朋友还会用一种不可置信的态度来“调侃”、“捉弄”对方,这种行为让患者很窒息。

而患有某种“恐惧症”的人,哪怕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就医,TA们耻于向他人求助。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对“恐惧症”有正确的认知。

References:

——————

[1]YaoYao,emphasizingtastepsychology,wrote:thelittlemonsterinourhearts;

[2]Booktitle:abnormalpsychologyAuthor:QianMingyipress:PekingUniversityPressPublishingTime:-05;

[3]Gannuo,ChenHuiEtiologyandtreatmentofchildhoodphobiaandphobia[j]Chinaspecialeducation,(1):65-69DOI:10./j.issn.-..01..;

编辑:KK

排版:KK

点击下方卡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你见识那些千奇百怪的恐惧症解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