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作为父母,你知道自家孩子害怕什么吗?
恐惧和害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且他们害怕的事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害怕的东西可能不同,而且存在一定的共性。
莞妈见过一位3岁的宝宝,非常害怕自己拉出来的粑粑;还有一位7岁的小女孩,竟然害怕黏黏的香蕉……这是什么奇特又尴尬的体验啊!
其实,每个孩子所害怕的事物,可能隐藏着他们心理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密码!一起看看0-2岁、3-6岁、7-12岁三个阶段的孩子“害怕清单”以及对应方案,或许对你引导和教育孩子会有所帮助。
0-2岁宝宝,安全感不足是一切恐惧的源头
莞妈家大宝小时候,特别害怕噪音。记得他4个多月大时,有一次睡午觉,突然刮起一阵风,吹动房间门并关闭,发出“呯”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
当时抱着孩子哄了好久才平息下来,但此后的几天,无论是晚上睡觉还是午睡,他都特别容易惊醒,而且睡前总哭哭啼啼不肯入睡,想必是真被那声音吓着了。
宝宝害怕的不仅仅是闭门声,所有突如其来的噪音都能令他们受到惊吓,比如打雷、烟花或鞭炮、气球爆炸、搅拌机、吸尘器、车鸣喇叭、马桶冲水等声音。
此外,宝宝害怕的事物还有很多:
尤其怕妈妈离开自己,如果妈妈不身边,会让他产生极大的分离焦虑;怕陌生人,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认生,如果陌生人靠近,他会非常抗拒并且大哭不止。
害怕体形庞大的动物,和猫、狗、鸟、虫等小动物;怕洗澡,有些被水浸过眼、鼻、耳朵的宝宝,每天洗澡就如上战场;还有穿特殊服装或戴面具的人,哪怕是可爱的卡通造型,也会让宝宝感到畏惧无比。
小龄宝宝们所害怕的事物,大多是超出了他们预测、接受和能力控制范围,所以才会令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有些宝宝甚至连饼干缺了一个角,都能哭上好半天。
在生命早期,宝宝能否得到妥善而周到的照顾,决定了他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并由此发展而来的安全感,又决定了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感。
宝宝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冷落、伤害、基本的需求无回应等等,那么这些很大程度会使他的安全感缺失,阴郁和恐惧也时常跟随着他。
对于年幼的宝宝,最重要的是父母多陪伴、多抚触、多拥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吝啬给予宝宝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由此其安全感才会慢慢产生,内心也更加富足。
3-6岁,要以孩子接受的方式破除恐惧
我家4岁的二宝是个“胆小”的孩子,他晚上不敢一个人上厕所,不敢独自进房间。问及原因,他总说厕所里有怪兽,床底下有坏蛋等。实在想不通,他小小的脑瓜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3-6岁的孩子,认知能力迅速提升,想象力也蓬勃发展。他们分不清楚现实与想象的区别,两者时常发生混淆,以至于总产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想法和行为。
孩子除了怕“妖魔*怪”之类,还很怕黑。他总担心视力不及之处有可怕的东西在朝他张望,同时也害怕自己受到伤害。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害怕与父母分开,害怕迷路,害怕做噩梦等;此外,还害怕一些恐怖主题的影视、绘本和故事等,这些会在孩子心里埋下不好的种子,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发芽。
随着孩子入学,慢慢成长,他们开始理解父母有许多期许,老师有许多期待,害怕自己会让家长和老师失望,担心自己不小心犯错等。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种典型的“灾难恐惧症”,担心自然灾害随时发生,比如洪灾、地震、火灾等。也担心自己会突然生病或受伤……
当孩子说不敢上厕所的时候,千万别对他说:“有什么好怕的?”“你怎么这么胆小!”等。如果你这样讲,等于把孩子的恐惧堵了回去,这不仅不能消除恐惧,还可能会使恐惧的密度变得更强。
建议先了解孩子害怕的根源,其次再用他能理解、喜欢的方式来跟孩子谈论和接近使他害怕的东西。比如,孩子害怕黑暗,我们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夜灯,可以陪他玩手电筒和手影游戏。
如果孩子害怕“妖魔*怪”之类,那么可以带着孩子扮演“勇敢者”的角色,比如“奥特曼”、超人以及孩子喜欢的卡通动漫角色等,利用孩子的英雄情结以及模仿兴趣,克服恐惧。
7-12岁孩子,不要强求孩子勇敢
前不久,四川乐山一名五年级的男孩因不想上学,被母亲关在门外,以至于后来失联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