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没有一种幸福,敢叫随便
TUhjnbcbe - 2022/11/5 11:14:00

最近,以犀利著称的小S又贡献了新语录。

她在一档节目中谈到结婚话题,说乱结婚是一件可怕的事。并提醒未婚女性千万不要被长辈洗脑,或者被逼急了随便找个人结婚。

作为一名妻子、三个孩子的妈,老公还时不时闹出些诸如“家暴”、“出轨”等新闻,小S这话绝对是过来者的肺腑之言了。

而她说得也确实有道理,婚姻不是开玩笑的。每个人结婚都是为了幸福,然而,没有一种幸福,敢叫“随便”。

01随便结婚,是“内卷”还是“躺平”?

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盲婚哑嫁早已成为过去式,可顶不住压力,在结婚一事上感到迷茫的人仍很多。

最近,网上就有个热议话题#28岁该不该凑合结婚#,在短短几天内,就迎来人阅读,人探讨。

求助者是个28岁的姑娘,自言28岁前,很少焦虑,可眼见周围结婚的朋友越来越多,自己深受刺激,还产生了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自己条件太差,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

她不知道是该找个差不多的人搭伙过日子;还是该坚持自己,找到合拍的另一半。为此,她焦虑到要发疯。

她的心路历程引发很多网友的共鸣。在这条求助帖下大家纷纷跟帖,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被催婚的窘迫和藏在心底的惶恐。

他们心里也很着急,可他们不愿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为随便结婚就意味着随意处置人生,可他们也怕自己成为异类、怕亲人失望的眼神、怕自己孤独终老。

他们不知道重压之下,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毕竟,“婚姻是必需品”这种世俗观念根深蒂固,三孩*策又悄然而至,新的一波催婚催育想必会层层加码。

别人都要生三胎了,你还不结婚,不孝、差劲、心理有问题……来自亲朋好友甚至是舆论的团团围剿,足以让未婚人士无处可逃。

而当年长的、同龄的、甚至是比自己年轻的人都结了婚,周围世界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坍塌,不知如何自处的人很难不被“内卷”。

当结婚演变成内卷,考验的是人的意志。意志薄弱的人率先妥协,其次恐怕就是观望的人。还记得市面上曾有一款叫做“随便”的雪糕堪称网红,每当大家不知道吃什么口味时就选它。

“随便”二字除了是治疗选择恐惧症的良药,更是两手一摊的“躺平”。

只是很多人忽略的是,所谓“躺平”就算不是随手一抓,却往往也是忽略内心真正的需求与精神层面的契合,来不及深入了解就被簇拥着凑合。

而“躺平”的结果就是,婚姻很可能变成一场豪*。

02婚前“躺平”,婚后可能都是“坑”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结了婚就好了。

这几个字就像一碗*鸡汤,打破很多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走进“围城”,却发现果真应了那句话,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常常听身边的已婚人士抱怨:婚前温柔可爱的她,转眼就对自己横眉冷对;婚前嘘寒问暖的他,婚后总对自己不闻不问。

这不禁让人深思,*输的婚姻,何去何从?到底是婚姻改变了TA,还是TA的本来面目就如此?究其原因,二者皆有。

初相识,出于自恋的本能,也为了更进一步,人们往往会刻意展露好的一面,弱化不好的。而在“首因效应”下,人很容易被第一印象所蒙蔽,若抱着“随便”的心态,疏于了解或是忽略细枝末节的裂缝就步入婚姻,婚后难免会遇见“坑”。

而乱结婚最常见的坑,莫过于让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两个人的寂寞。

因人性使然,每个人都自带放大镜和缩小镜。婚前放大对方的优点,缩小缺点,婚后反之。现实却是我们往往是与优点谈恋爱,与缺点过日子。

这就导致当婚姻的鸡零狗碎,夹杂着彼此的真面目渐渐显露,不和谐的声音愈演愈烈。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味同嚼蜡的婚姻,简直就像与幸福绝了缘。

而比两个人的寂寞更可怕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扭曲。

这些年,因婚姻不幸让生活质量下降乃至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前有杭州杀妻碎尸案让人心有余悸,后有南京女子离婚后遭前夫碾压的消息让人恐婚。

让婚姻变坟墓的并非婚姻本身,恰恰是“随便”。要知道,打雷下雨前皆有预兆。

婚后邋里邋遢的人,婚前也整洁不了;婚后习惯挑剔的人,婚前也宽容不了;婚后动手家暴的人,婚前也脾气暴躁……

一切果皆有因。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在婚姻里疲惫不堪,除了生活不尽如人意,还有悔恨自责,怪自己心志不坚,为了抵御内卷,忽略了彼此的不搭调。

而“躺平”容易,站起来太难。

03婚姻,不是向下突破,是向上兼容

其实,我们反对躺平,并非鼓励不婚不育保平安,而是因为“躺平”不等于佛系。佛系更多的是看透后的豁达,躺平则是无奈下的妥协。

向下突破底线,出让的是自己的主动权。

而要想拿回主动权,我们最起码要知道自己想到的是什么。

通常,一个人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不是条件太高,是太泛。

就像那个28岁女孩,她怀疑自己嫁不出去是因条件高、自身差。可她自认的高条件仅仅是“至少要聊得来”,而她的内向、文静则被自己视为了缺点。说到底,是她的自我认同感低,也不知道该如何精准对接自己的需求。

所谓“聊得来”和“对我好”一样,就像万金油,继“硬件”过关后,成为很多人择偶时的必要条件。可让他们明确要求、缩小范围,又语焉不详。于是,在相处时,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当时的感受,而不是背后的逻辑。

殊不知,长久的畅聊无阻,离不开相似的学历、家庭背景和为人处世的准则;长久的心意相通,离不开好的人品、家庭环境和彼此的感情观。

曾看过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足够了解自己,就会有自己的价值序列,也就是说能够将物质、人品、颜值、脾气、家庭等具象的、表面的条件排好序,而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定位和需求的人。

没错,知道自己的条件和价值观和什么样的人匹配,了解自己深层次的需求到底是渴求刺激浪漫还是踏实稳定,自我定位和需求越明确具体,越容易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也越容易获得自洽的幸福。

婚姻的本质不是向下突破,找个人凑合,也不是固执地等一个完美的人,是找到契合的那个,愿意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向上兼容。而兼容的基础在于相似的个性、互补的需求,向上的路,始于双向奔赴和彼此搀扶。

没有一种幸福,敢叫随便。面对“内卷”,再焦虑也别“躺平”。内心不坚、左右摇摆、随波逐流的人,注定与幸福无缘。

愿每一个人结婚都是因为我愿意,而不是我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一种幸福,敢叫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