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是重庆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开学,有一些孩子并没有按时回到学校上课,医院的心理科,12岁女孩小米(化名)就是其中之一,而最近一段时间,“上学”是小米一家人讳莫如深的话题。
开朗的女孩动不动就哭“我不想去学校”
“我们希望能帮孩子请一周左右的假,我怕她现在上学会出事。”这周一,35岁的刘女士给女儿小米的班主任打了个电话,在帮小米请假的同时,她和女儿的班主任约了15日下午到学校详细询问孩子上学期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我女儿以前从不怕去学校,刚上初一半学期就跟变了个人一样,我们想找到原因。”
小米在重庆中心城区的一所中学读初一,今年春节以后,家里人发现小米忽然间就像变了一个人,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变得非常敏感,“以前我们家经常互相开玩笑,但是现在她爸爸无心的一句话都会让孩子一下子变得情绪低落。”
就在前两天,中午吃饭时,小米在屋里学习,刘女士喊了两三次才坐到饭桌前,刘女士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你在屋里孵蛋吗?”小米吃着饭就哭了。如果是以前,女儿这样的情绪变化一定会让她大吃一惊,但现在刘女士只能默不作声,等待女儿发泄情绪,“她这样已经快10天了。”
刘女士曾和小米深入谈过,说起原因,小米却说是觉得又要开学了,心里难过,“我不想新学期开始,我害怕!”刘女士夫妻最初对女儿的这个原因非常怀疑,小米从小就很喜欢学校生活,夫妻俩几乎从未为她的学业操心过,而小米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而且,刘女士夫妻从未在学习上要求过孩子具体名次,“她上学期刚上初中,可能因为班里成绩好的同学多起来了,考得不是很好,我们也告诉她学习努力了就好。”
最开始,刘女士以为女儿很快就能调节过来,但她发现,虽然自己和丈夫一直都在鼓励女儿,但越临近开学,小米情绪似乎越发敏感,而且开始难以入睡,刘女士一家人对于“开学”话题更加讳莫如深,“我们觉得孩子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事儿,所以也请教了老师,但老师说小米在学校表现得也很正常。”
眼看就要开学了,刘女士只能一边为女儿请假,一边带着她寻找心理医生,希望能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找到孩子这样的原因。
医院心理科就诊,刘女士才发现,小米的情况并非个例,开学前,还有不少孩子出现了开学前焦虑。
开学前的心理科一天要看三十个青少年门诊
△肖晓杨正在看诊。
2月15日,医院医学心理科青少年专病门诊,副主任医师肖晓杨的诊室外坐着专程从重庆各地赶来的家长和孩子,最近几天,肖医生和同事们明显感觉比平日忙了一些,“我每天至少要看二十多个青少年门诊,比平时多了20%左右,越临近开学,来看病的孩子越多,“很多都是因为开学前出现了焦虑、巨大情绪变化而来的。”
每天都会有家长请求肖医生为自己的孩子开假条,“孩子死活不愿意上学,在家摔摔打打!”“娃儿说打死都不去学校。”每天,肖医生都能听到家长说出类似的话,而前来看病的孩子有的表现激动,有的刻意逃避,还有的甚至已经出现明显的抑郁或焦虑状态。
肖晓杨介绍,实际上,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凸显,并不只是在开学前。年全年,陆**医大学医学心理科接诊的两万多名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青少年,而每年寒暑假结束前都会出现青少年前往心理科看病的高峰期,“很多孩子日常的心理问题,因为开学的原因受到刺激会表现出来,而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开学前明显情绪变化,将原因完全归咎于开学。”
就像小米的情况,肖医生分析,很可能是因为刚进入初一,以前名列前茅的孩子发现自己到了初中以后很难像以前那么优秀,从而对学校产生惧怕心理,觉得自己难以在学校有好的表现,“她在初一上半学期很可能就有一些情绪波动,但家长当时可能并未正确引导,导致她在春节后新学期即将到来时心理压力增加,出现了抑郁伴有焦虑的状态。”
预防开学恐惧不能临时抱佛脚
肖晓杨提醒,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因为生理原因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家长往往会忽略深层次的原因,在孩子开学前才“临时抱佛脚”,但实际上,如果不找到孩子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使在这一次解决了开学恐惧,在下一次假期,问题很可能再次出现。
有的孩子恐惧开学,可能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则有可能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出现了问题甚至可能遇到校园暴力,家长一定要寻找老师、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寻找原因。
还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刚刚过去的假期家长过于放松,生物钟被打乱、暴饮暴食,而对即将到来新一学期的繁忙课业有些许不适甚至心理“恐惧”,对于这样的孩子,提前调整好生物钟,规律作息,有助他们应对开学前的“心慌”。
家长应该在假期中让孩子规律作息,在临近开学前半个月左右就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从分散活动渐渐调整到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定点按时吃饭,回归上学时的状态。
开学前一周左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每天预习一些新学期的内容,每天上午可简单预习语文、英语、历史、*治等侧重于记忆类的内容,让孩子的大脑适应学习的状态。
上游新闻记者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