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般来说,当各类治安事件发生时,事件本身的恐怖性和不可控性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联想。再加上媒体和网络的渲染、助推、评论功能,相当于反复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让人产生“急性应激障碍”。比如,很多网友表示,在观看“电梯吃人”事件的视频时,感到恶心、胸闷、喘不过气来,对乘坐电梯有各种顾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受到某种刺激时,是一种预防反应,属于正常范畴,但即便如此,也要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首先,要及时停止刺激,比如可以关掉视频,有意识的不看关于事件的报道,不与亲朋好友谈论,避免反复的心理暗示;二是转移注意力。可以看个电影,或者看本书,听听音乐,淡化恐惧的记忆。跑步等高强度耐力运动会对大脑产生生化效应,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化学物质。内啡肽是大脑中自然产生的镇静剂,被科学家称为“快乐因子”。换句话说,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心情不好严重的时候,不妨试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界刺激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而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敏感脆弱的人,往往很难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发展成“恐惧症”。
区分“急性应激障碍”和“恐惧症”,临床上有一个标准,就是一般限定在一个月内。如果焦虑、不适等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得及时看心理医生,进行系统治疗。
说到“恐惧症”,首先要说说“害怕”这种情绪。人对某样东西的恐惧,属于一种防御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不引起严重的焦虑,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就不属于疾病。但是,如果你知道某种伤害引起你焦虑的概率很低,但你仍然无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长时间烦躁不安,甚至处于崩溃状态,就会发展成“恐惧症”,需要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对于恐惧症的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暴露疗法”,这也是目前治疗恐惧症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简单来说,所谓“暴露疗法”,就是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一个阶梯式的恐惧值,让患者逐渐接触到引起恐惧的事物,逐步接受刺激,从而逐渐降低恐惧程度,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比如“电梯恐惧症”的治疗,就是越害怕电梯,越要主动去接触电梯。第一,你要坐电梯一楼,逐步增加电梯的层数,逐步消除对电梯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