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朋友,总是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紧张和心跳过快而猝死,然后就是回避各种会导致猝死的可能性,但陷入了越回避越紧张的恶性循环,就是在感到紧张时担心自己会猝死,但又放松不下来,越担心就越紧张。很多有惊恐障碍的朋友也是如此,在感到焦虑后,担心自己会晕倒或猝死,越担心就越焦虑,导致惊恐发作,出现濒死感和窒息感。但实际的情况是:没有任何一个焦虑、恐惧和惊恐发作的患者猝死,晕倒的都几乎没有。
这位朋友为了佐证自己会猝死,还担心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受到强烈刺激的情况下会心脏病发作猝死,但经过多次医学检查后并未发现心脏有任何问题。这仍是一种回避的恶性循环,越是回避猝死,就越会发现导致猝死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又无法完全排除,就像谁也不敢完全保证自己会长命百岁,于是就陷入无边无际的恐慌中。
我刚开始想帮助他调整认知,但发现他总能找到理由证明自己会猝死,当然这些理由并没有任何现实依据,都是他自己的灾难性设想,于是我就换了一个思路,从逃避恐惧到直面死亡。就好比我们都知道,也许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发生意外,那我们要怎么办呢?从现在开始就小心翼翼的活着、严防意外的发生吗?显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痛快。所以很多人的想法、态度和做法就是:死就死吧,把握现在最重要,对于不可控的东西就要顺其自然。
我还给他提出了一个比较极端的建议:反其道而行之,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吓死。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过度紧张猝死,但又陷入了回避和控制的恶性循环,就好像在拿着放大镜或显微镜在找猝死的可能性。这样反其道而行之,可以直接打破回避和控制的恶性循环,直面甚至“追求”最坏的可能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