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白熊实验3个方面告诉我们对待不想要的想法
TUhjnbcbe - 2022/11/24 20:55: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本文字数,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白熊实验》。

丹尼尔·韦格纳(DanielM.Wegn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艺术科学院的研究员,他的研究曾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因对思维抑制与意识控制的研究享誉心理学界。《白熊实验》出版后,韦格纳获得了美国心理科学协会的威廉·詹姆斯奖,奖励他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

为何我们越是想压抑一个想法,它就会越根深蒂固地盘踞在我们的脑海呢?为何我们对精神控制感到深深的无能呢?你越不想要的东西,反而越会占据你的思想,你试图赶走的念头,可能会以更强烈的方式回到你的脑海中,这就是白熊困境。我们怎样才能驱逐头脑中的那头“白熊”呢?这本心理学著作,研究的就是如何对待我们不想要的想法,更从容地面对生活。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个是认知,另一个是想法。

01、白熊困境产生的原因

要搞清楚为什么会产生白熊困境,就要先搞清楚咱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1、认知

人脑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人脑不仅会思考,而且还会思考自己的思考。也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尔看来,人的思考能够证明人的存在。笛卡尔这种对自己思考的判断,在本书作者看来就叫做元认知。那什么是元认知呢?它是负责给你的认知指手画脚的。

比如,你发现一只白熊,元认知赶紧跳出来说“我不要白熊”。白熊是你的认知,而元认知是一个表达喜欢不喜欢、支持不支持的声音,它是你的个人喜好。

所以重点不是我们要不要白熊,而是在我们做这个决定之前,白熊这个概念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中了,无论你的元认知说多少遍“不要白熊”都是没用的,这种反复强调的声音反而加强了白熊在你心里的印象。换句话说,如果不从认知层面消除白熊,白熊就不会消失。

2、想法

如果把想法比喻成安装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个个独立软件,那我们的意识可以理解为运行这些软件的操作系统。意识这个操作系统能把很多想法连接在一起,作者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假设一个人脑子里的所有想法是一大群人,那个最强烈的想法就是这群人中的小偷,当小偷盗窃被发现后他开始狂奔,一路上冲冲撞撞,路边的很多人都被他影响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也就是说,小偷逃跑的过程激活了一连串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传递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这个人的想法。你所有的想法就是这样被一个网络状的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只要有一个想法特别活跃,另外一些相关的想法也会被激活。

所以,当我们在试图赶走白熊的时候,大脑会先启动认知,告诉你“这是白熊”,然后启动元认知告诉你“我不想要白熊”,一旦你想否定一个东西,你的脑子里就一定会出现这个东西,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想法是会彼此连接的,哪怕不直接去想白熊,一旦遇上和白熊有关的事情,你头脑中的白熊还是会被激活,所以,想要摆脱白熊就是这么困难。

02、应对白熊困境的错误方法

你或许会问,那我们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去想或者用别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可以吗?作者说,不可以。作者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你越是这么做,很可能让你越来越烦心。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得了抑郁症的人,他们在得病前实际上是有可能自己预防的,但是很可惜,他们往往因为方法不对,反而让心情越来越坏。他们的错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思维压抑,另一类是自我分心,也就是强迫自己不去想和转移注意力。

1、思维压抑

压抑自己不喜欢的想法,要付出的代价特别高,最明显的代价是,强烈的反弹。在白熊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加实验的人不要去想白熊,结果怎么样呢?这些人们不仅无法阻止白熊入侵大脑,还在接下来可以想白熊的阶段,更多次数地想到了白熊,这就是压抑之后的反弹效果。不仅是白熊实验,在科学界也有不少相关研究证明了反弹效果的存在。

比如,有很多研究节食的科学家就发现,吃东西吃得越多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停告诉自己“要少吃一点”的人。这个理论被称为限制理论,是研究肥胖症的重要依据。再比如,一个戒烟的人在完全戒烟之后,如果恰好有人给了他一根烟,勾起了他的烟瘾,这个人就很容易会报复性地复吸,甚至抽得更多。马克·吐温就说过:“戒烟这件事真是太容易了,我已经戒了一千次了。”

2、自我分心

既然思维压抑的代价这么高,那我们干脆就无视白熊好了,作者把这种有意识地让自己分散注意力的办法叫做“自我分心”。自我分心是一种心理急救术,它的关键就在于,如果我们想要压抑一种想法,就要专注于另外一种想法。当我们突然面对挑战,或者感到极度焦虑和恐惧的时候,自我分心能够有效缓解这些心理上的不适。工作不顺利,下班约朋友出去聚餐,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放松心情的办法,它确实能让不舒服的感觉快速降温。但是,自我分心有很多限制条件。

首先,白熊不能太厉害。比如,如果想忘记的事情是刚刚失去亲人的痛苦,那只靠转移注意力显然是很难做到的。其次,用来帮你分心的东西必须对你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如果你根本不喜欢听音乐,那通过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就不太可能,但如果你打游戏能废寝忘食,那游戏就是你最好的分心物。而且长期来看,自我分心存在危险性。因为自我分心的动机是消极的,说到底这是一种逃避的办法。因为自我分心是一种不去想、不去感觉、不去做、不去存在的欲望,从逻辑上来说,自我分心让我们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我们用来分心的一切都是替代品。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状态叫自我回避,简单说就是连自己的形象都想逃避,或者否定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行为,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讨厌自己、不愿意和他人提起自己的事情,甚至可能发展成自杀。自我分心如果不加控制,就很可能发展成自我回避。

作者认为,反思自己、评判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努力变成我们想成为的样子,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我们成为有自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人,而自我回避心理否定了这种人类最值得拥有、而且最本质的人性特征。所以,转移注意力虽然能救急,但很可能导致迷失自我,自我分心一旦失控,很多精神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03、应对白熊困境的科学方法

既然思维压抑和自我分心都不靠谱,那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的应对方法呢?一个是外在的办法,一个是内在的办法。

1、外在方法

外在办法在书中有一个特别复杂的名词,叫“思维的远程控制”,也就是环境帮助。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白熊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提供思维线索。思维线索,就是那些能促使想法产生的事物。环境中的各种元素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包括人、地点和事物,它们都有可能成为思维线索。

比如,一个人失恋了,哪些东西会成为他失恋的思维线索呢?两个人共同的朋友、两个人一起去过的地方,或者情人节一起买的对戒,都能勾起他的回忆。

所以,如果想要摆脱失恋的痛苦,那就应该减少这些线索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那怎么才能把所有思维线索都丢掉呢?当然这只是给你一个提醒,真正想要克服白熊,不需要彻底斩断所有思维线索,你只需要改变一小点或许就能成功。

比如,戒烟。设立某些戒断性质的场所,比如戒*所或者减肥训练营,它们的原理是把人隔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隔离出来的环境是被精心安排的,有助于达到戒*或者减肥目的。这是第一次的环境帮助。更妙的是,当戒*或者减肥成功后,这些人就会离开过去被隔离的环境,回到自己正常的生活中,关于戒*和减肥的一切回忆都只和被隔离时的场景有关,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没有相关的人、地点或者事物提醒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戒*或者减肥,也就是说,新环境中几乎不存在思维线索,这样他们也就更有可能彻底戒*或者减肥。这就形成了第二次的环境帮助。

环境不仅能给我们在战胜白熊的时候提供帮助,还能在战斗胜利后,继续隔绝和白熊有关的环境,以免我们被提醒,引起复发。但是,利用环境来赶走白熊是有副作用的。

首先,你的认知可能是错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舒适区。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变化,不喜欢呆在和自己想法差距太大的群体里,所以在选择环境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往自己最舒适的方向走。白熊是我们不想要的想法、让我们觉得不舒适的想法,但不一定是不好的想法,当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或者思想发生转变之后,很可能会发现以前不想要的变成了想要的,以前觉得是白熊,现在觉得是朋友,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如果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利用环境的力量消灭了这只白熊,那就等于消灭了让自己变更好的可能性。

其次,环境一旦改变就很难回头。比如,你可能因为讨厌现在的生活,决定去陌生城市打拼,却发现新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美好,但你也回不到过去了。所以,丢掉那些让你产生思维线索的东西,确实可以帮你躲避白熊,但这种行为本身很可能是鲁莽的,尤其是当你发现,你为了躲开白熊反而丢掉了很多珍贵的东西时,更大的白熊或许就会出现在你的心里。

2、内在办法

这是作者推荐的方法。作者发现,很多白熊的产生不是因为我们不会精神控制,而是因为控制过度了。在一项早期的研究中,一个长期害怕自己会疯掉的强迫症患者接受了一种以*攻*式的治疗,医生鼓励他不要对抗自己的强迫性想法,反而要求他详细叙述出自己的想法来,甚至夸大这种想法,病人于是详细描述了自己会如何疯掉,以及发疯之后会做出多少愚蠢的行为。六个星期后,奇迹发生了,这位患者的病情取得了明显的好转,而且和他类似的很多病人也都有了大幅度好转的情况。同样的办法,对于忧郁症和恐惧症也一样有用。心理学家让患者在身体放松的前提下,一点点去接触自己恐惧的东西,一开始只是想象,后来患者可以直接去体验和感受自己恐惧的东西了。

比如,有人很怕狗,心理学家就在他放松身心之后,鼓励他在脑海中想象狗,等他适应了,就带他去见一只真正的狗,甚至鼓励患者抚摸狗的头,这种办法同样治愈了大批患者。所以如果总是使用对抗或者逃避的方式,那么强迫性思维会变成一直追赶你的噩梦,永远都无法消除。直面白熊,能增加我们与白熊相处的经验,当我们拥抱白熊的时候,它就不再是我们的问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熊实验3个方面告诉我们对待不想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