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年12月12日-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呐喊角落读画
一天傍晚,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脚下的峡湾,我感到浑身不舒服。蒙克叙述他画这幅代表作《呐喊》时的灵感来源。我停下来眺望峡湾,落日将云彩染成血一般鲜红。就在那时,我想我听到了大自然不停地尖叫。于是,我画了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多年后当蒙克叙述“呐喊”这幅作品创作的机缘时,文字的的表达总是无力的。观众面对作品的心灵震撼,使这幅画在艺术史可以匹配达芬奇“蒙拉丽莎”,梵高的“星空”等少数在普通人群知名度高的作品。
相对画家自己的叙述,我更倾向理解作者是在描述他心里一瞬间的失常的恐惧。现代心理学越来越研究证明,人除了共性中存在的恐惧是正常的恐惧,还存在着无数个体独有的恐惧感,这种个体因某种新环境,某些时刻会突然短暂出现恐惧,旁人无法理解,而旁人的无法理解反而会加剧当事人因自身感觉缺陷而加重痛苦。比如有人有空间密闭恐惧,有人有空旷环境下的恐惧,这样的恐惧发生在个人身上暂时无法知道原因,也基本没有好的方法改善,当病人离开特定环境后,很快回归正常情感。可以和普通人群一样过正常的生活。或许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恐惧”点,所以“呐喊”的艺术形象呐喊出所有人心中的恐惧,这样共鸣冲击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在同病里彼此找到安慰。
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灵*。画面中奥斯陆峡湾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无助,甚至有绝望。在《呐喊》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象征着狂乱般的情感,桥的粗壮挺直的线条加重了这种无助的恐惧的延续,蒙克将画面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通过形和色达到了一种极致,《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