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改变自己,为什么这么难
TUhjnbcbe - 2022/12/12 20:52:00

改变自己,为什么这么难?话题#正心正举生命人文科学智慧教育音频版15个

文丨月月·主播丨小夜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明明知道自己有各种坏毛病,也想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完美,可是每次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结果却总是无疾而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不够自律吗?还是因为我们用错了方法?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希望改变的很多事情,本身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改变,而结果呢,却总是屡屡失败。失败的次数多了,我们就会感到挫败,甚至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因此,一个人在改变自我之前,必须要先分清楚,哪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哪些问题是不可改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学会深度认知问题的本质

是改变自我的第一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写过一本心理学名著,名字叫《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书中,塞利格曼告诉我们,要想判断一个问题究竟是深层的、不可改变的问题,还是表面的、可以改变的问题,关键得看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生物层面

所谓生物层面,就是说,在判断一个问题时,我们要看看它是否与基因相关,能不能遗传。一件事情与基因、遗传的关联性越大,就越难被改变。

举个例子,像易性癖、性取向、体重之类的问题,有着很深的生物机制,因此是很难改变的。假设一个人本身是“易胖体质”,那么哪怕她短时间内通过节食减肥把体重降下来,但只要稍微放松,体重又会恢复原样,因为这件事本身与深层次的生理机制有关,很难轻易被改变。

证据层面

所谓证据层面,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支持它的证据越是容易被找到,它就越难被改变。反之,否定它的证据越容易找到,就越容易被改变。

举个例子,一些人有“社交恐惧症”,一到社交场合,就无所适从,感觉很尴尬。这些人往往越是恐惧社交,就越是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背地里在嘲笑自己。他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寻找别人不喜欢和自己交朋友的证据,当证据越找越多,这种社交恐惧症也就越来越严重。

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之所以很难改变,有可能是在证据层面出了问题。当我们对这件事越相信,就会越难找到证据去推翻它,于是这件事也就越难被改变。

信念层面

所谓信念层面,意思是:如果问题底下的信念力量很强,那么问题就很难改变;如果信念比较无力,就很容易改变。

举个例子,为什么宗教信仰能对一个人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宗教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宗教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因为宗教对人信念的影响很深,所以它是很难被改变的。

总而言之,当我们要改变一个问题时,首先要从生物层面、证据层面、信念层面去思考,认真判断这个问题能被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少。像性取向、体重之类的问题,有着很深的生物学机制,是极难被改变的;而像强迫症、抑郁症之类的问题,与生物学机制有一定联系,因此通过治疗是可以有所改变的;而如果是像社交恐惧症、拖延症之类的问题,支持它的证据很容易被推翻,因此是可以从根本上被改变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到提升自我的方向

在判断好一个问题是否能被改变之后,我们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类型,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坦然接受不可改变的问题

对于无法改变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坦然接受,同时找到一些技巧和方法,尽量让这些问题不要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就拿体重来说,体重有很深的生物学机制。有实验表明,在不同家庭里长大的同卵双胞胎,虽然他们的饮食习惯不同,但他们的体重几乎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必须先坦然接受这个令人伤心的事实:那就是对于“易胖体质”的人来说,单纯靠减肥,是很难长时间保持苗条的。

但是坦然接受,是否意味着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任由身材不断恶化呢?

不是的。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体重,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坦然接受:不够苗条也是一种美。只有卸下心理负担,我们才能获得健康、快乐。

勇敢改变可以改变的问题

对于一些可以改变的问题,我们则应该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有策略地去改变它。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觉察并客观看待需要改变的事情。

举个例子,很多人身处于抑郁之中,却并不自知。所以,要想改变抑郁情绪,就得先辨认并察觉它。

比如,抑郁的人会有悲观的思维方式,常常和自己较劲。很多抑郁者即使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他们一样能找出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不够幸福。又比如,抑郁的人常常会有消极情绪,比如无缘由地感到悲哀、绝望,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等等。

在觉察之后,我们要客观看待它。很多人认为,抑郁情绪一无是处。但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却告诉我们:抑郁情绪就像一口警钟,其实是在提醒你,是时候走出自我中心,多把目光放在外面的世界上了。因此,它并不是有害无益的。

在学会觉察并客观看待需要改变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找到相反的证据,对问题进行反驳。

之前我们提到,一个问题是否能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反对它的证据。因此,要想改变一个问题,我们就要尽可能地搜集相反的证据,对问题进行反驳。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你就要尽量寻找自己在社交方面做得好的证据,比如:某次你在大会上成功发言;勇敢地和陌生人打招呼等等。你搜集的相反的证据越多,问题就越容易被改变。

最后,我们要主动寻求改变,拒绝“受害者”心态。

改变需要勇气,如果我们一味地把自己当作一个受害者,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某个问题,那么我们永远都无法提升自我。

举个例子,最近几年,“原生家庭”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些人会把生活、感情上的不顺都怪罪到原生家庭上,把它当成失败的借口。这其实就是一种“受害者”心态。

而要想改变自我,就必须摒弃这种“受害者”心态,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升。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生活中,我们想要改变的问题有很多。但我们的时间、精力、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些有限的资源都用在难以改变的事情上,那么不仅徒劳无功,还会让我们在屡次的受挫中丧失幸福感。

因此,要想实现自我提升,就必须先正确认识自己,知道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对于可以改变的问题,我们要勇敢面对,不能深陷于“受害者心态”中。而对于不可以改变的问题,我们则要坦然接受,不要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责,而是更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

正如美国神学家尼布尔所说的那样:“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总之,只有保持坦荡乐观的心态与敢于改变的勇气,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过上幸福的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变自己,为什么这么难